时政
财经
科技
虚拟货币
其他
登录
#Vibe Coding
关注
阿崔cxr
2天前
vibe coding 还是搭配 TDD 最舒服 先沟通好业务架构设计 然后针对单个模块做单元测试 单元测试确认没问题业务也就没问题了 接着基于单元测试生成业务代码 这样单个击破相比直接让 AI 生成完整的大功能认知负担小多了 看似慢 实则很快 小步快走的思想实在是好用
AI编程工具激战:Claude Code、Gemini Cli崛起· 1151 条信息
#Vibe Coding
#tdd
#单元测试
#业务架构设计
#小步快走
分享
评论 0
0
Orange AI
2天前
Vibe Coding 的配件到了
#Vibe Coding
#配件
分享
评论 0
0
铁锤人
6天前
Reddit 上看到一份Vibe Coding 入门 感觉适合新手,翻译一下
#Vibe Coding
#Reddit
#新手
#入门
#翻译
分享
评论 0
0
Guoqi Sun
6天前
Vibe Coding 究竟提高了多少倍的效率呢?🚀🚀🚀 我花了一两天的功夫就完成了 TailwindCSS 官方模版 Transmit 的复刻重构工作,而且比官方的更优雅😊😊😊 1. Next.js —> TanStack Start 2. 支持了 i18n 国际化多语言 3. 支持了深色模式以及主题色配置 4. 使用 Vidstack 重构了音频播放器组件 5. 新增 episode list 的分页组件 6. 新增 cmdk 快捷导航跳转组件 7. 新增图片 lightbox 预览组件 8. 其他细节优化 做播客的有福了 🎉🎉🎉 这套代码完全开源,你可以在 1 分钟内拥有你的播客网站😍😍😍 还望大佬们给个 Star 支持一下 ⭐️⭐️⭐️
#Vibe Coding
#TailwindCSS
#Transmit
#Next.js
#播客网站
分享
评论 0
0
61
1周前
谜底宇宙本周内部分享还是关于 vibe coding,现在我们产品经理都开始直接 vibe 原型了,很不错
AI编程工具激战:Claude Code、Gemini Cli崛起· 1151 条信息
#谜底宇宙
#Vibe Coding
#产品经理
#原型
#积极
分享
评论 0
0
Olivert
1周前
这个是AI编程的配置问题。正好我这边看到一个vibe coding的免费课程,可以帮你扫除AI编程中的各种障碍。 微信扫码领取免费课程,课程详情见评论区。
#AI编程:自学or科班?新旧码农之争· 149 条信息
#AI编程
#配置问题
#Vibe Coding
#免费课程
分享
评论 0
0
向阳乔木
1周前
Vibe Coding可能慢慢会过渡到Agentic Coding。 开发者只需设定目标,例如:“重构这个微服务以提高效率”) AI Agent自主地规划、执行和验证。
#Vibe Coding
#Agentic Coding
#AI Agent
#自动化
#软件开发
分享
评论 0
0
balconychy(贝壳里奇)
1周前
这篇文章极好的回答了为什么Vibe Coding 干大项目时会变成图2的样子。 没有长时间记忆,只靠上下文长度,就会极大可能遗漏现有的代码和逻辑结构,然后重复造轮子,造轮子,造轮子。。。
AI编程工具激战:Claude Code、Gemini Cli崛起· 1151 条信息
#Vibe Coding
#重复造轮子
#代码遗漏
#上下文长度限制
#技术瓶颈
分享
评论 0
0
yetone
1周前
大家好,Yansu 是我们公司的新产品,也是我这几个月主要在忙的事情。 在「Vibe Coding」这个词出现之前,我一直在做 AI Coding 的产品。我一直相信,AI Coding 是未来。只是,当大家开始谈论 Vibe 的时候,我反而有点迟疑。 因为人类总是这样,喜欢把那些本该无所谓的事搞得特别严肃,比如形式、仪式感、等级;但在真正该严肃的事上——健康、尊严、生命——又常常显得漫不经心。 而我觉得,Coding 这件事应该是严肃的。尤其当你写的代码不只是一个个从 0 到 1 的 Demo,而是一个已经运行了很久、默默服务着无数人的复杂系统时。在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里写代码,是在和无数人的努力对话。每一次提交代码,都是在维护某种秩序、某种价值的延续。 所以我们提出了「Serious Coding」这个词。它是基于内部知识的、基于严格验证的、基于最终意图的。Yansu,就是对这个想法最自然的回应。
#Yansu
#Serious Coding
#AI Coding
#Vibe Coding
#产品发布
分享
评论 0
0
向阳乔木
1周前
一晚上Vibe Coding个可能没啥大用的产品。 1. 输入网址下载为 Markdown 2. 输入 arXiv 地址下载 PDF 3. 搜索 arXiv 论文,批量下载 官网也能搜索下载,自己用着开心就好。
AI编程工具激战:Claude Code、Gemini Cli崛起· 1151 条信息
#Vibe Coding
#Markdown
#arXiv
#批量下载
#自用
分享
评论 0
0
大帅老猿
1周前
上周被人撸了几万条 API,做 Vibe Coding 的朋友们,你们做好了自己 API 的防护吗?
#API安全
#Vibe Coding
#数据泄露
#安全防护
#技术风险
分享
评论 0
0
📦Acbox
1周前
vibe coding害人不浅,能得出这种结论,不用怀疑,就说明编程基础不行 真的感觉推上这群整天幻想着完全没有编程基础只用ai就可以上线产品并且稳定运营的人越来越多,一群人本着学习编程去使用ai,但是一些人却专门学习“ai编程”,到时候上线了服务端出点小问题自己又不会改就好笑了
#AI编程:自学or科班?新旧码农之争· 149 条信息
#Vibe Coding
#AI编程
#编程基础
#技术幻象
#服务端问题
分享
评论 0
0
Sunbelife 𝕏
2周前
尝试 Vibe Coding 两个月。 最大的心得:
AI编程工具激战:Claude Code、Gemini Cli崛起· 1151 条信息
#Vibe Coding
#心得
#体验
#感受
分享
评论 0
0
向阳乔木
2周前
vibe coding赚到第一笔钱,感恩的❤️
独立创业者如何突破零收入困境,迈向月入1000元· 238 条信息
#Vibe Coding
#赚钱
#感恩
分享
评论 0
0
Glowin
2周前
「疯狂星期四」北京场第 27 期,我们投票又来到望京的南五咖啡!欢迎在望京、酒仙桥、亚运村附近的独立开发者、Vibe Maker 一起来喝咖啡、聊搞钱、Vibe Coding。 * 时间:2025年10月30日 10:00~19:00(可随时加入) * 导航:南五咖啡 * 报名:不需报名,点杯咖啡加入群聊即可 相信我们,你会喜欢南五咖啡的 Vibe,不见不散!
#疯狂星期四
#北京望京
#南五咖啡
#独立开发者
#Vibe Coding
分享
评论 0
0
大帅老猿
2周前
都在 Vibe Coding,那资深的程序员和新手程序员区别在哪儿呢? 资深的程序员相当于 Lint,在编译前就能发现代码的缺陷。资深的程序员,在项目构建阶段就能知道架构的优缺点,系统瓶颈在哪里。 而新人程序员只能在运行时发现错误,然后把错误扔给 AI 这么来回交流。
#Vibe Coding
#程序员
#Lint
#架构
#AI
分享
评论 0
0
卫斯理
2周前
开始使用Vibe Coding学习编程 我用的是一款名叫Kombai的VSCode插件,输入自己的需求后,插件自动帮忙生成代码,我只需要一直点确认就好了。 Kombai插件是一款专注于前端开发的AI编程插件,非常适合写Next.JS/React.JS代码,这款插件还能安装到VSCode-Based的编辑上面,比如Cursor, Winsurf, Trae。
#Vibe Coding
#Kombai插件
#前端开发
#AI编程插件
#Next.JS/React.JS
分享
评论 0
0
向阳乔木
2周前
用Augment写人物小传长文探索,第一篇献给AK。 被称为“Vibe Coding之父”的那个男人 安德烈·卡帕西(Andrej Karpathy),AI教育界的传奇,深度学习的布道者。 他用一门课程启蒙了整整一代AI工程师。 曾被质疑过于理想主义,被批评技术路线错误,但他仍像诗人一样活着,用代码和教学重新定义了人工智能的学习方式。 2017年6月,斯坦福大学。 一个瘦高的年轻人站在讲台上,面对着300多名学生。 他的名字是安德烈·卡帕西,31岁,刚刚完成博士学位。 这是CS231n课程的最后一堂课。 "深度学习不是魔法,"他用略带斯洛伐克口音的英语说道,"它只是微分和矩阵乘法。但当你真正理解它时,它确实像魔法一样美丽。" 台下的学生们屏息凝神。 他们知道,这个人刚刚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。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,这些学生将成为OpenAI、Google、Tesla、Meta的核心工程师。 他们将构建GPT、DALL-E、自动驾驶系统。 他们将重新定义人工智能的边界。 而这一切,都始于一个来自斯洛伐克小镇的移民少年,和他对理解世界的纯粹渴望。 让我带你走进他的传奇人生,感受他的教学哲学,赞叹他的技术洞察,理解他如何用一种近乎诗意的方式,让复杂的数学变成了改变世界的力量。 1986年10月23日,斯洛伐克布拉迪斯拉发。 安德烈·卡帕西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工程师家庭。 那时的斯洛伐克还是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一部分。 铁幕依然高悬,计算机是稀罕物品。 但小安德烈从小就对数字和模式着迷。 他会花几个小时观察墙纸上的图案,试图找出其中的规律。 他会用铅笔在纸上画出复杂的几何图形,然后计算它们的面积和周长。 "我总是想要理解事物是如何运作的,"卡帕西后来回忆道,"不仅仅是表面的现象,而是背后的原理。" 1989年,柏林墙倒塌。 东欧的政治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 卡帕西的父母意识到,这是一个改变家庭命运的机会。 1991年,5岁的安德烈跟随父母移民到加拿大多伦多。 这次移民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。 在加拿大,计算机不再是奢侈品。 10岁时,安德烈第一次接触到个人电脑。 他立即被这个神奇的机器迷住了。 "我记得第一次看到屏幕上的像素时的震撼,"卡帕西说,"我意识到,这些小小的点可以组成任何图像,任何信息。" 他开始疯狂地学习编程。 从BASIC到C++,从简单的计算器程序到复杂的图形渲染。 但与其他程序员不同,安德烈更关心的不是程序能做什么,而是程序是如何思考的。 "我想要理解计算机是如何'看见'世界的,"他解释道,"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。" 高中时,安德烈已经是学校里最优秀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学生。 但他并不满足于解决标准的编程问题。 他开始思考更深层的问题: 机器能否真正理解图像? 算法能否模拟人类的视觉系统? 人工智能的本质是什么? 这些问题将伴随他一生,并最终成为他学术生涯的核心。 2004年,18岁的安德烈进入多伦多大学,主修计算机科学和数学。 在这里,他第一次接触到机器学习的概念。 那时的机器学习还很原始,主要依赖手工设计的特征和简单的分类器。 但安德烈敏锐地意识到,这个领域即将迎来革命性的变化。 "我有一种直觉,"他后来说,"计算机视觉的未来不在于更聪明的算法,而在于更好的数据表示。" 这个直觉将指引他走向深度学习的前沿。 2009年,多伦多大学。 23岁的安德烈·卡帕西即将完成本科学位。 他的成绩优异,有多个研究生院向他伸出橄榄枝。 但他选择了斯坦福大学,不是因为名声,而是因为一个人:李飞飞。 李飞飞刚刚发布了ImageNet数据集,这是一个包含1400万张标注图像的庞大数据库。 她的愿景是让机器学习算法在真实世界的复杂图像上进行训练。 "ImageNet将改变一切,"卡帕西在申请信中写道,"我想要成为这场革命的一部分。" 2011年秋天,卡帕西来到斯坦福,开始了他的博士研究。 李飞飞成为了他的导师,这个选择将彻底改变他的学术轨迹。 "飞飞不仅是一个杰出的研究者,"卡帕西后来说,"她更是一个有远见的思想家。她教会了我如何思考大问题。" 在斯坦福的第一年,卡帕西沉浸在计算机视觉的经典文献中。 他研究SIFT特征、HOG描述符、支持向量机。 但他总感觉缺少了什么。 "这些方法都很聪明,"他在日记中写道,"但它们缺乏优雅。它们像是在用胶带和铁丝修补一个根本性的问题。" 2012年,一切都改变了。 Geoffrey Hinton的团队在ImageNet挑战赛中使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,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。 错误率从26%骤降到15%。 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的改进,而是一个范式的转变。 "我记得看到那些结果时的震撼,"卡帕西回忆道,"我意识到,我们一直在用错误的方法解决问题。" 卡帕西立即投入到深度学习的研究中。 他开始重新思考计算机视觉的基本问题。 不是如何设计更好的特征,而是如何让机器自己学习特征。 不是如何优化分类器,而是如何构建端到端的学习系统。 2013年,卡帕西发表了他的第一篇重要论文:《Deep Visual-Semantic Alignments for Generating Image Descriptions》。 这篇论文提出了一个革命性的想法:让神经网络不仅能识别图像,还能用自然语言描述图像。 "我们想要建造一个能够'看见'并'说话'的系统,"卡帕西解释道。 这个想法听起来简单,但实现起来极其困难。 它需要将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结合起来,需要处理两种完全不同的数据模态。 卡帕西花了两年时间完善这个系统。 他设计了新的神经网络架构,开发了新的训练算法,收集了大量的图像-文本对数据。 2015年,当这个系统能够准确描述复杂图像时,整个学术界都震惊了。 "这是人工智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,"一位评审员写道,"它证明了机器可以真正理解视觉世界。" 但对卡帕西来说,这只是开始。 他意识到,深度学习的潜力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。 它不仅能解决计算机视觉问题,还能解决语言理解、语音识别、甚至创造性任务。 "我们正站在一个新时代的门槛上,"他在博士论文的结论中写道,"机器学习将重新定义智能的含义。" 2015年春天,斯坦福大学。 博士即将毕业的安德烈·卡帕西面临一个选择: 是去工业界追求高薪工作,还是留在学术界继续研究? 但他选择了第三条路:教学。 李飞飞邀请他共同开发一门新课程:CS231n《视觉识别的卷积神经网络》。 "我们需要培养下一代的AI工程师,"李飞飞说,"而你是最合适的人选。" 卡帕西接受了这个挑战。 但他很快发现,教授深度学习比研究深度学习更加困难。 "如何向从未接触过神经网络的学生解释反向传播?"他在准备课程时思考,"如何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易懂?" 卡帕西决定采用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。 他不会从理论开始,而是从直觉开始。 他不会用复杂的数学公式吓唬学生,而是用简单的类比和可视化。 "我想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深度学习的美丽,"他说。 2016年春天,CS231n首次开课。 第一堂课,卡帕西站在讲台上,面对着200多名学生。 他没有从传统的机器学习理论开始,而是展示了一张猫的照片。 "这张图片对你来说很简单,"他说,"你立即就能识别出这是一只猫。但对计算机来说,这只是一个由数百万个数字组成的矩阵。我们的任务就是教会计算机如何从这些数字中看到猫。" 这个开场立即抓住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。 接下来的90分钟里,卡帕西用生动的类比和精美的可视化,解释了神经网络的基本概念。 他把神经元比作乐高积木,把反向传播比作河流寻找最短路径。 他用动画展示了卷积操作,用交互式图表解释了梯度下降。 "这是我上过的最好的计算机科学课程,"一名学生在课后评价中写道,"卡帕西教授让复杂的概念变得如此清晰和美丽。" 但真正让CS231n成为传奇的,是卡帕西的编程作业设计。 他没有让学生使用现成的深度学习框架,而是要求他们从零开始实现神经网络。 "我想要学生们理解每一行代码,"卡帕西解释道,"只有当你能够从头构建一个神经网络时,你才真正理解它。" 第一个作业是实现一个简单的线性分类器。 第二个作业是实现一个全连接神经网络。 第三个作业是实现卷积神经网络。 每个作业都配有详细的说明、可视化工具和自动评分系统。 学生们需要花费数十小时调试代码、理解算法、优化性能。 "这些作业比我想象的要困难得多,"一名学生抱怨道,"但当我的神经网络终于能够识别图像时,那种成就感是无法言喻的。" 2017年,斯坦福决定将CS231n的讲座录制并发布到YouTube上。 这个决定改变了全球AI教育的格局。 突然间,世界各地的学生都能够免费学习最前沿的深度学习知识。 视频观看量迅速突破百万,然后是千万。 来自印度、中国、巴西、尼日利亚的学生们在评论区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。 "CS231n不仅仅是一门课程,"一位来自孟买的学生写道,"它是我进入AI世界的门票。" 卡帕西成为了全球AI教育的偶像。 他的讲课风格被无数教师模仿,他的课程设计被世界各地的大学采用。 但更重要的是,他培养的学生们开始在工业界发光发热。 OpenAI的核心团队中有多名CS231n的毕业生。 Google Brain、DeepMind、Tesla的AI部门都有CS231n校友的身影。 "安德烈不仅仅是一个老师,"李飞飞评价道,"他是一个启蒙者。他启蒙了整整一代AI工程师。" 2015年12月,旧金山。 一群硅谷的精英聚集在一起,讨论人工智能的未来。 参与者包括埃隆·马斯克、山姆·奥特曼、彼得·蒂尔、里德·霍夫曼。 他们都意识到,人工智能即将迎来重大突破。 但他们也担心,这种强大的技术可能被少数大公司垄断。 "我们需要确保AI的发展造福全人类,"马斯克宣布,"而不是少数人。" 于是,OpenAI诞生了。 这是一个非营利组织,致力于开发安全、有益的人工智能。 创始团队需要招募世界上最优秀的AI研究者。 安德烈·卡帕西是他们的首选目标之一。 "安德烈代表了AI研究的最高水准,"山姆·奥特曼说,"更重要的是,他有着纯粹的科学理想主义。" 2016年6月,卡帕西加入了OpenAI。 他离开了斯坦福的舒适环境,来到旧金山的一个小办公室。 这里没有大学的稳定资助,没有终身教职的保障。 但这里有一群志同道合的研究者,和一个改变世界的梦想。 "我想要参与构建真正的人工智能,"卡帕西解释他的选择,"而不仅仅是研究它。" 在OpenAI的早期日子里,团队规模很小,只有十几个研究员。 每个人都身兼数职:研究员、工程师、产品经理。 卡帕西主要负责计算机视觉和多模态学习的研究。 他的第一个项目是开发一个能够玩Atari游戏的AI系统。 这听起来很简单,但实际上极其复杂。 AI需要从像素级的视觉输入中学习游戏规则,制定策略,做出决策。 "这是一个完美的测试平台,"卡帕西说,"它结合了视觉理解、序列学习和决策制定。"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,他们的系统能够在多个Atari游戏中达到人类水平的表现。 但卡帕西并不满足于此。 他开始思考更大的问题:如何让AI理解真实世界的复杂性? 2017年,卡帕西启动了一个雄心勃勃的项目:Universe。 这是一个通用的AI训练平台,能够让AI在数千种不同的环境中学习。 从简单的网页游戏到复杂的3D模拟器,从文本编辑器到图像处理软件。 "我们想要创造一个AI的健身房,"卡帕西解释道,"让AI能够在各种任务中锻炼和成长。" Universe项目展示了卡帕西思维的广度和深度。 他不仅仅关注技术细节,更关注AI发展的大方向。 他相信,真正的人工智能必须具备通用性,必须能够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和任务。 但在OpenAI的两年里,卡帕西也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。 研究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,而计算资源需要资金。 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有限,很难与Google、Facebook等大公司竞争。 "我们有最好的想法,但我们缺乏执行这些想法的资源,"卡帕西在日记中写道。 2017年底,一个新的机会出现了。 埃隆·马斯克邀请卡帕西加入特斯拉,领导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。 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。 离开OpenAI意味着放弃纯粹的研究自由,但加入特斯拉意味着能够将AI技术应用到真实世界的问题上。 "我想要看到AI技术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,"卡帕西最终做出了决定,"而自动驾驶是最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的领域。" 2018年1月,卡帕西正式加入特斯拉,担任AI总监。 他即将面临职业生涯中最大的挑战:让汽车学会像人类一样驾驶。 2018年1月,加州帕洛阿尔托。 安德烈·卡帕西走进特斯拉总部,开始了他职业生涯中最具挑战性的章节。 埃隆·马斯克亲自迎接了他。 "安德烈,我需要你帮我解决一个问题,"马斯克直截了当地说,"如何让汽车像人类一样看见世界?" 这个问题听起来简单,但实际上极其复杂。 当时的自动驾驶行业主要依赖激光雷达(LiDAR)技术。 Waymo、Uber、Cruise等公司都在车顶安装昂贵的激光雷达传感器。 但马斯克有一个激进的想法:仅使用摄像头实现自动驾驶。 "人类只用两只眼睛就能驾驶,"马斯克论证道,"为什么汽车需要激光雷达?" 这个观点在自动驾驶行业引起了巨大争议。 大多数专家认为这是不可能的,甚至是危险的。 激光雷达能够精确测量距离,在黑暗和恶劣天气中工作。 而摄像头容易受到光照、天气、遮挡的影响。 "马斯克的纯视觉方案是一个技术死胡同,"一位Waymo的工程师公开批评道。 但卡帕西看到了不同的可能性。 "人类视觉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、最精密的信息处理系统,"他在第一次团队会议上说,"如果我们能够复制它,我们就能超越任何传感器的组合。" 卡帕西开始重新设计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。 他抛弃了传统的模块化方法,采用了端到端的深度学习架构。 不是分别处理感知、定位、规划、控制,而是用一个统一的神经网络处理所有任务。 "我们要让神经网络直接从像素到方向盘,"卡帕西解释道。 这个想法在特斯拉内部也引起了争议。 传统的汽车工程师习惯于模块化、可解释的系统。 而卡帕西提出的方案是一个巨大的"黑盒子"。 "如果系统出错了,我们怎么知道原因?"一位工程师质疑道。 "如果系统是正确的,我们为什么需要知道原因?"卡帕西反问道。 为了实现这个愿景,卡帕西需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: 数据、计算、架构。 首先是数据问题。 传统的机器学习依赖人工标注的数据集。 但自动驾驶需要处理无穷无尽的边缘情况。 卡帕西的解决方案是利用特斯拉车队本身。 "我们有超过100万辆特斯拉在路上行驶,"他说,"它们就是我们的数据收集器。" 特斯拉开发了一套自动数据标注系统。 当车辆遇到困难情况时,系统会自动记录视频片段。 然后用众包的方式对这些片段进行标注。 这创造了世界上最大的真实世界驾驶数据集。 其次是计算问题。 训练大型神经网络需要巨大的计算资源。 卡帕西说服马斯克投资建设一台超级计算机。 "我们需要世界上最强大的AI训练集群,"他论证道。 2021年,特斯拉的Dojo超级计算机上线。 它拥有超过1万个GPU,计算能力达到1.1 exaflops。 这使得特斯拉能够训练前所未有的大型神经网络。 最后是架构问题。 卡帕西设计了一个名为HydraNet的多任务神经网络。 它能够同时处理目标检测、深度估计、语义分割、运动预测等多个任务。 "我们不是在训练多个专门的网络,"卡帕西解释道,"而是在训练一个通用的视觉智能系统。" 2019年,特斯拉发布了全自动驾驶(FSD)测试版。 虽然还不完美,但它展示了纯视觉方案的巨大潜力。 汽车能够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导航,处理红绿灯、行人、自行车。 "这是自动驾驶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,"一位行业分析师评论道,"特斯拉证明了视觉方案是可行的。" 但争议依然存在。 批评者指出,FSD系统仍然会犯错误,有时甚至是危险的错误。 他们质疑,仅凭摄像头是否真的足够安全。 "我们不是在追求完美,"卡帕西回应道,"我们是在追求比人类更好。而人类驾驶员每年造成130万人死亡。" 2022年7月,卡帕西宣布离开特斯拉。 他在Twitter上写道:"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,但我想要回到我的第一热爱:AI研究和教育。" 他在特斯拉的四年半时间里,彻底改变了自动驾驶的技术路线。 他证明了纯视觉方案不仅可行,而且可能是最优的解决方案。 更重要的是,他展示了深度学习在真实世界应用中的巨大潜力。 "安德烈在特斯拉的工作将被载入史册,"马斯克在他离职时评价道,"他重新定义了机器如何看见世界。" 2022年8月,旧金山。 安德烈·卡帕西重新走进OpenAI的办公室。 六年过去了,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 曾经的小团队已经成长为数百人的组织。 曾经的非营利理想已经演变为商业现实。 但最大的变化是技术本身。 OpenAI已经从一个研究实验室转变为AI革命的引领者。 "欢迎回家,安德烈,"山姆·奥特曼迎接他,"我们有很多工作要做。" 卡帕西回到OpenAI时,GPT-3已经震惊了世界。 这个拥有1750亿参数的语言模型展示了前所未有的能力。 它能够写诗、编程、翻译、推理。 它让人们第一次真正相信,通用人工智能可能即将到来。 但OpenAI的团队知道,GPT-3只是开始。 他们正在开发GPT-4,一个更大、更强、更智能的模型。 卡帕西的任务是帮助优化GPT-4的训练和部署。 "我们正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,"卡帕西在重新加入后的第一次团队会议上说,"我们有机会创造真正改变世界的技术。" 在OpenAI的这段时间里,卡帕西主要专注于两个方面: 模型优化和安全对齐。 模型优化涉及如何让GPT-4更高效、更稳定、更可靠。 这需要深入理解Transformer架构的每一个细节。 卡帕西利用他在特斯拉积累的大规模系统经验,帮助团队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。 "安德烈有一种独特的能力,"一位同事评价道,"他能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理解复杂系统。" 安全对齐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问题。 如何确保强大的AI系统按照人类的价值观行事? 如何防止AI系统产生有害或偏见的输出?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需要大量的实验和迭代。 卡帕西参与了RLHF(人类反馈强化学习)技术的开发。 这是一种让AI系统从人类偏好中学习的方法。 "我们不仅要让AI变得聪明,"卡帕西说,"更要让它变得善良。" 2022年11月30日,OpenAI发布了ChatGPT。 这个基于GPT-3.5的对话系统立即引爆了全球。 在短短两个月内,用户数量突破1亿。 人们第一次体验到了真正智能的AI助手。 "ChatGPT不仅仅是一个产品,"卡帕西观察道,"它是一个文化现象。它改变了人们对AI的认知。" 但成功也带来了新的挑战。 随着ChatGPT的普及,关于AI安全、AI伦理、AI监管的讨论变得更加激烈。 政府开始关注AI的发展,媒体开始报道AI的风险。 "我们创造了一个强大的工具,"卡帕西反思道,"现在我们必须确保它被正确使用。" 2023年2月,卡帕西再次宣布离开OpenAI。 这次离开更加出人意料,因为正值公司最辉煌的时刻。 "我想要回到我的根本使命,"他在离职信中写道,"教育和启发下一代AI研究者。" 在OpenAI的第二段经历让卡帕西见证了AI从实验室走向大众的历史性时刻。 他参与了GPT-4的开发,见证了ChatGPT的诞生。 更重要的是,他深刻理解了AI技术的巨大潜力和责任。 "我们正在创造一种新的智能形式,"他在离职演讲中说,"这不仅是技术挑战,更是哲学挑战。" 2024年2月,推特。 安德烈·卡帕西发布了一条看似随意的推文: "我越来越多地进行'vibe coding'——与AI对话式编程,依靠直觉和感觉,而不是严格的规划。这感觉像是编程的未来。" 这条推文引发了程序员社区的激烈讨论。 什么是"vibe coding"? 这是编程的进步还是倒退? 它会取代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吗? 卡帕西的这个概念迅速传播,成为了2024年最热门的编程话题之一。 "Vibe coding不是一种新的编程语言或框架,"卡帕西在后续的解释中写道,"它是一种新的编程哲学。" 传统的编程需要程序员精确地指定每一个步骤。 你需要定义变量、设计算法、处理异常、优化性能。 这是一个严格、逻辑、线性的过程。 但vibe coding不同。 它更像是与一个智能助手的对话。 你描述你想要什么,AI帮你实现。 你提供高层次的意图,AI处理底层的细节。 "这就像是从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的转变,"卡帕西类比道,"我们正在抽象化编程的复杂性。" 卡帕西开始在YouTube上发布vibe coding的演示视频。 在一个视频中,他用自然语言描述了一个想法: "我想要一个能够分析股票价格趋势的工具。" 然后,他与Claude AI进行对话,逐步完善这个想法。 AI建议使用哪些数据源,推荐合适的算法,甚至生成完整的代码。 整个过程流畅自然,就像两个程序员在讨论问题。 "这不是在写代码,"卡帕西说,"这是在思考代码。" 但vibe coding也引发了争议。 传统的程序员担心这会降低代码质量。 他们认为,不理解底层实现的程序员无法写出高质量的软件。 "这是编程技能的退化,"一位资深开发者批评道,"我们正在培养一代不会真正编程的程序员。" 卡帕西对这些批评有不同的看法。 "每一次编程抽象的提升都会引发类似的担忧,"他回应道,"从机器语言到汇编语言,从汇编语言到高级语言,从高级语言到框架。但每一次抽象都让我们能够解决更复杂的问题。" 他认为,vibe coding不会取代传统编程,而是会补充它。 对于原型开发、快速实验、创意探索,vibe coding是理想的。 对于系统级编程、性能优化、安全关键应用,传统方法仍然必要。 "我们不是在替换工具,"卡帕西说,"我们是在扩展工具箱。" 2024年下半年,主要的AI公司都开始推出vibe coding工具。 GitHub Copilot、Claude Artifacts、Cursor AI都采用了对话式编程界面。 程序员开始尝试这种新的工作方式。 一些人发现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。 另一些人则觉得它缺乏精确性和控制力。 "Vibe coding就像是编程界的印象派绘画,"一位用户评论道,"它不追求精确的细节,而是追求整体的感觉和氛围。" 卡帕西继续推广这个概念。 他在会议上演讲,在博客中写作,在社交媒体上讨论。 他相信,vibe coding代表了人机协作的未来。 "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时代,"他说,"人类提供创意和直觉,AI提供执行和优化。这种合作将释放前所未有的创造力。" 但对卡帕西来说,vibe coding不仅仅是一种编程方法。 它更是一种哲学态度: 相信直觉,拥抱不确定性,享受创造的过程。 "编程应该是快乐的,"他说,"它应该像写诗一样,充满灵感和惊喜。" 这种诗意的编程观念,正是卡帕西独特魅力的体现。 他不仅是一个技术专家,更是一个思想家和艺术家。 2024年7月,推特。 安德烈·卡帕西发布了一条改变他人生轨迹的推文: "我正在创办Eureka Labs,一家'AI原生'教育公司。我们的目标是创造AI教师,让任何人都能学习任何东西。" 这个宣布震惊了整个AI社区。 卡帕西放弃了在大公司的高薪职位,选择重新创业。 而且,他选择的不是最热门的AI应用领域,而是教育。 "为什么是教育?"记者问他。 "因为教育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,"卡帕西回答,"它决定了我们的未来。" Eureka Labs的愿景是革命性的: 创造个性化的AI教师,为每个学习者提供定制化的教育体验。 不再是一对多的传统课堂,而是一对一的智能辅导。 不再是标准化的课程内容,而是适应性的学习路径。 "想象一下,每个人都有一个像苏格拉底一样的老师,"卡帕西描述他的愿景,"一个能够理解你的学习风格、适应你的节奏、激发你的好奇心的AI导师。" 这个想法的灵感来自卡帕西多年的教学经验。 在斯坦福教授CS231n时,他发现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都不同。 有些学生需要更多的数学背景,有些需要更多的编程练习。 有些学生喜欢视觉化的解释,有些偏好抽象的理论。 但传统的课堂教学无法满足这种个性化需求。 "一个老师面对300个学生,不可能为每个人定制内容,"卡帕西说,"但AI可以。" Eureka Labs的第一个产品是一个AI编程导师。 它能够根据学习者的水平和目标,生成个性化的编程课程。 如果你是初学者,它会从基础概念开始。 如果你有经验,它会直接进入高级主题。 如果你在某个概念上遇到困难,它会提供额外的解释和练习。 "这不是一个静态的课程,"卡帕西解释道,"这是一个动态的、适应性的学习伙伴。" 但创造AI教师比想象中更困难。 教学不仅仅是传递信息,更是激发理解。 一个好的老师知道何时推进,何时放慢。 知道如何鼓励学生,如何纠正错误。 知道如何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,让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。 "我们不是在构建一个搜索引擎,"卡帕西说,"我们是在构建一个智能的、有同理心的教育伙伴。"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Eureka Labs开发了一套新的AI训练方法。 他们收集了大量的教学对话数据,分析了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。 他们研究了认知科学和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成果。 他们甚至邀请了世界各地的优秀教师参与AI系统的训练。 "我们想要将人类最好的教学智慧编码到AI中,"卡帕西说。 2024年底,Eureka Labs发布了第一个AI编程导师的测试版。 早期用户的反馈非常积极。 "这就像有一个24小时在线的私人教师,"一位用户评价道,"它比我遇到过的任何在线课程都要好。" 但卡帕西的野心不止于编程教育。 他想要创造能够教授任何学科的AI导师: 数学、物理、历史、文学、艺术。 "知识是相互连接的,"他说,"一个真正智能的教师应该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连接。" Eureka Labs的长期愿景是创造一个全球性的AI教育平台。 让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任何人都能接受最高质量的教育。 消除地理、经济、语言的教育障碍。 "教育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,"卡帕西说,"AI可以让这个权利真正普及。" 但这个愿景也面临着挑战。 如何确保AI教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? 如何处理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? 如何平衡个性化和标准化的需求? 这些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。 但卡帕西相信,通过不断的实验和改进,这些问题都能得到解决。 "我们正在开创一个新的教育时代,"他说,"这不会一蹴而就,但它值得我们为之奋斗。" 2024年秋天,旧金山。 安德烈·卡帕西坐在Eureka Labs的办公室里,面前是三台显示器。 左边的屏幕显示着复杂的神经网络架构图。 中间的屏幕运行着训练代码,损失函数曲线缓缓下降。 右边的屏幕是一个文本编辑器,里面写着他的最新博客文章。 这个场景完美地概括了卡帕西的工作方式: 技术与人文的完美结合。 "编程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工作,"卡帕西在一次采访中说,"它是一种表达方式,一种艺术形式。" 这种对编程的诗意理解,让卡帕西在技术界独树一帜。 他不仅关心代码的功能,更关心代码的美感。 他相信,优雅的代码不仅更容易理解,也更容易维护和扩展。 "好的代码就像好的诗歌,"他说,"每一行都有其存在的理由,每一个字符都恰到好处。" 这种美学观念体现在他的所有工作中。 在CS231n的课程设计中,他追求概念解释的清晰和优雅。 在特斯拉的神经网络架构中,他寻求简洁和高效的平衡。 在OpenAI的模型优化中,他关注数学的美丽和实用性的统一。 "技术和艺术从来不是对立的,"卡帕西说,"最好的技术往往具有艺术的品质。" 卡帕西的这种哲学深深影响了他的学生和同事。 许多人从他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技术知识,更是一种思维方式: 如何用美学的眼光看待技术问题。 如何在复杂性中寻找简洁性。 如何在抽象中发现具体的美丽。 "安德烈教会了我,编程可以是一种冥想,"一位前学生说,"当你真正理解一个算法时,你会感受到一种纯粹的快乐。" 但卡帕西的哲学不仅限于技术层面。 他对AI的发展有着深刻的人文思考。 他担心AI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,关心技术发展的伦理问题。 "我们不仅要问AI能做什么,"他说,"更要问AI应该做什么。" 在特斯拉工作期间,卡帕西经常思考自动驾驶的道德问题。 如果汽车必须在两个行人之间做出选择,它应该如何决定? 如果系统不确定前方是否有障碍物,它应该如何行动? 这些问题没有标准答案,但它们必须被认真考虑。 "技术不是中性的,"卡帕西说,"每一个算法都体现了设计者的价值观。" 在OpenAI的工作中,卡帕西参与了AI安全和对齐的研究。 他相信,随着AI系统变得越来越强大,确保它们与人类价值观一致变得越来越重要。 "我们正在创造一种新的智能形式,"他说,"我们有责任确保这种智能是善良的。" 卡帕西的人文关怀也体现在他对教育的热情上。 他相信,教育是解决社会不平等的最有效方式。 通过AI技术,可以让高质量的教育变得更加普及和可及。 "知识应该是免费的,"他说,"AI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理想。" 但卡帕西也意识到,技术本身不能解决所有问题。 它需要与人文精神、社会责任、伦理考量相结合。 "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更聪明的AI,"他说,"我们需要更智慧的AI。" 这种智慧不仅体现在技术能力上,更体现在对人类需求的理解上。 体现在对社会影响的考虑上。 体现在对未来责任的承担上。 "真正的人工智能不是模仿人类,"卡帕西思考道,"而是增强人类。它应该让我们变得更好,而不是取代我们。" 这种哲学观念指导着卡帕西的所有工作。 从技术研究到产品开发,从教学活动到创业实践。 他始终坚持一个原则:技术应该服务于人类的福祉。 "我们正在塑造未来,"他说,"我们有责任确保这个未来是美好的。" 2024年12月,斯坦福大学。 38岁的安德烈·卡帕西重新站在熟悉的讲台上。 台下坐着新一代的AI研究者,他们的眼中闪烁着与当年的卡帕西同样的好奇光芒。 "十年前,我站在这个讲台上学习深度学习,"卡帕西开始他的演讲,"今天,我想和你们分享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:永远保持学习者的心态。" 演讲结束后,学生们围绕着卡帕西,提出各种问题。 关于技术的,关于职业的,关于人生的。 卡帕西耐心地回答每一个问题,就像他在CS231n课堂上做的那样。 "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,"他在日记中写道,"永远学习,永远教学,永远保持对世界的好奇。"
#安德烈·卡帕西
#AI教育
#Vibe Coding
#深度学习
#教育科技
分享
评论 0
0
DeBill
2周前
最近看 Github 上一些复杂点的AI项目,发现提示词都不简单,尤其是现在的 Vibe coding 想让AI初次生成的项目代码比较靠谱就要有详尽的prd 文档,这其实事件很困难的事。 真的有人能一开始就把产品和代码细节都想得很明白吗?至少我的经历来看,成功的产品都是不断迭代和演化出来的
#AI项目
#提示词工程
#Vibe Coding
#产品迭代
#PRD文档
分享
评论 0
0
大帅老猿
2周前
在 Codex 的指导下优化了数据库的查询,现在快到起飞,当然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。相同的问题我也请教过 Cursor,但是没能有效的解决。 其实 Vibe Coding 要做个产品出来很容易,但是一旦用户体量上去了,要优化还是非常考验经验值的。但是大部分Vibe 出来的产品可能走不到这一步。
AI编程工具激战:Claude Code、Gemini Cli崛起· 1151 条信息
#Codex
#数据库查询优化
#Vibe Coding
#Cursor
#产品优化
分享
评论 0
0
宝玉
2周前
研究 Vibe Coding 都能写论文了,来自中科院、杜克大学等的这篇《基于大语言模型的Vibe Coding综述》,还是花了点功夫把 Vibe Coding 相关的论文、信息梳理了一遍,有一些值得看的内容。 【一】 首先是对 Vibe Coding 的定义,这篇论文把 Vibe Coding 描述成一个“三方关系” (参考图1): 1. 人类开发者:不再是代码的直接创作者,更像是需求的提出者、方向的把控者和最终质量的仲裁者 。你的主要工作是清晰地表达意图,并判断 AI 做出来的东西“对不对”。 2. 软件项目:不再仅仅是代码库,而是一个包含代码、数据、文档、领域知识等各种信息的“上下文空间” 。AI 需要从这里获取信息来理解任务。 3. 编程智能体 (AI):负责具体的编码、修改、调试工作,它听从人类的指令,并受项目上下文的约束 。 论文也提到了 Vibe Coding 带来的问题:经验丰富的开发者在使用高级AI工具时,完成任务的时间反而增加了19% ! 【二】 为什么经验丰富的开发者 Vibe Coding 时间更长?不完全是模型能力不够,还有其他原因: 1. 系统性的上下文工程 (Context Engineering):你得知道怎么把项目信息(代码库、文档、规范)有效地“喂”给 AI 。AI 不是凭空写代码,它需要知道你的项目是怎么回事 。光会写漂亮的提示词 (Prompt) 是不够的,管理上下文信息才是核心技术 。 2. 反馈循环 (Feedback Loops):不能简单地把活儿全丢给 AI。怎么提要求?怎么给反馈?什么时候该介入?这些协作方式直接影响效率和质量 。 3. 基础设施 (Infrastructure):你需要能安全执行 AI 代码的“沙盒” ,能跟 AI 流畅对话、共享项目信息的交互界面 ,甚至需要能自动化测试、部署 AI 代码的平台 。没有这些基础设施,AI 就是“带镣铐跳舞” 。 【三】 五种 Vibe Coding 开发模式 : 1. 无约束自动化 (UAM):完全放手让 AI 干,你只看最终结果 。速度快,风险高,适合做一次性原型或小工具 。有点像软件工程里的“快速应用开发”(RAD) 。 2. 迭代式对话协作 (ICCM):你和 AI 像结对编程一样 ,AI 写,你审,反复沟通迭代 。质量有保障,但需要你深度参与 。 3. 规划驱动 (PDM):你先做好设计、定好规范(比如写好技术文档、规则文件、实施计划) ,然后指导 AI 按计划执行 。有点像传统的“瀑布模型” ,但 AI 的快速迭代让它更灵活 。 4. 测试驱动 (TDM):你先写好测试用例,定义清楚“怎样算对” ,然后让 AI 去写能通过测试的代码 。用机器验证代替人眼审查 。这是传统“测试驱动开发”(TDD)的应用 。 5. 上下文增强 (CEM):这不是一个独立流程,而是一种“增强插件” 。通过检索增强生成(RAG)、代码库索引等技术,让 AI 能更好地理解项目现有情况,生成更贴合项目风格和规范的代码 。它可以与其他四种模式结合使用 。 【四】 Vibe Coding 的最佳实践——把 Agent 当员工而不是工具 很多一直把 AI 当成一个“超级自动补全”,一个更聪明的 Stack Overflow,我们把它当成一个“工具”,而实际上,它是一个智能体(Agent)。 “工具”和“Agent”的区别是什么? - 工具(比如锤子、编译器):它帮你完成你正在做的事。你100%掌控它。 - Agent(比如一个初级程序员):它能自主完成任务。你需要给它分配任务、给它“记忆”(上下文)、给它权限,并对它进行“管理”和“审查”。 如果试图用“使用工具”的方式,去“管理一个员工”,结果就是会带来两个极端: - 一个极端是盲目接受:AI 写的代码,语法漂亮,看着很对。你“Vibe”一下,直接提交。结果生产环境崩了。你大骂“模型产生了幻觉”,而真正的问题是,你跳过了必要的检查环节: 代码审查、自动化测试。 - 一个极端是过度怀疑:你根本不信它,它写的每一行你都要重写,这同样影响效率。 这特别像那些管理水平不怎么样的 Engineering Manager:要么对员工(AI)完全放任不管,要么事必躬亲地为管理。 最佳实践是在关键节点设置检查站,自动化验证流程,但在过程中放权。就像一个新员工入职,你不会直接让他们在生产环境上更新代码,而是会有配套的流程和环节保障。 【五】 开发者的角色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。你不再仅仅是代码的生产者,你的核心工作变成了: 1. 意图阐述与提示工程:把复杂需求翻译成 AI 能理解的清晰指令 。 2. 上下文管理:精心挑选和组织信息(API 文档、代码片段、设计规范),喂给 AI,限制它的“自由发挥”,确保方向正确 。 3. 系统级调试:当 AI 生成的系统出问题时,重点不再是逐行 GDB,而是从系统行为层面去推测、定位问题,然后引导 AI 去修复 。 4. 架构监督:AI 负责实现细节,你得把握整体架构,确保项目的概念完整性和长远健康 。 5. 质量验证与治理:设计测试用例,利用自动化工具验证 AI 的输出,管理 AI 的权限,追踪代码来源 。 简单说,你的价值从“写好代码”变成了“用好 AI 来写好代码”。这不仅仅是技能的增加,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彻底转变 。 【六】 Vibe Coding 带来的挑战:安全、可靠性、监管,以及……我们自己 1. 代码可靠性和安全性:AI 可能从训练数据里学到并复现各种 Bug 和安全漏洞 。只看“Vibe”不看代码,无异于“盲驾” 。我们需要新的自动化工具和流程来实时监控、验证 AI 生成的代码 。手动代码审查根本跟不上 AI 的产出速度 。 3. 大规模监管:当 AI 智能体能自主修改、部署代码时,如何有效监督它们?如何防止一个错误像病毒一样扩散?如何追踪责任? 。现有的管理和审计方法都过时了 。我们需要能与 AI 能力同步扩展的监管架构 。 3. 人的因素:开发者需要转变思维模式 ,学习新技能 。团队协作方式需要调整 。更重要的是,如何建立对 AI 恰当的信任度——既不盲从也不过度怀疑 ? 4. 教育脱节:现在的计算机教育体系,有教你怎么“指挥”AI 写代码、怎么设计 AI 的工作流、怎么评估 AI 的风险吗?很少 。人才培养的速度,远远落后于技术发展的速度 。 论文地址:
AI编程工具激战:Claude Code、Gemini Cli崛起· 1151 条信息
#Vibe Coding
#大语言模型
#AI编程
#开发者角色转变
#AI安全
分享
评论 0
0
𝙩𝙮≃𝙛{𝕩}^A𝕀²·ℙarad𝕚g𝕞
2周前
为vibe coding正名
#Vibe Coding
分享
评论 0
0
Viking
2周前
突然发现,Cursor 新 beta 版本推出了语音输入功能,这下 Vibe coding 更方便了,一些第三方软件也不需要用了。 不知道用的啥模型?但是好像没有耗费 token 的记录。挺好用的,比手打快多了,而且还支持说 "sumbit" 以后直接提交。 默认不是开启的,要在 Cursor Settings => Beta => Early Access 开启一下 现在我发现 Cursor 越来越好用了,和 Cli 相比,我发现我还是喜欢 IDE 啊
#Cursor
#语音输入
#Vibe Coding
#IDE
#Beta版本
分享
评论 0
0
Meathill
3周前
Google Cloud 送的 500 刀还没有用,是不是应该充个 CC / Codex,然后开一台高配的 VPS,然后 ssh 上去之后 vibe coding?
#Google Cloud
#VPS
#Vibe Coding
#高配
#CC / Codex
分享
评论 0
0
Lex Tang
3周前
开源的 vibe coding 项目,收到网友提的 issue → assign 给 Copilot → 它修完后我手机上收到推送 → at claude 来 review → 合并。 Pros: 1. 可以同时干的事变多了 2. coder 和 reviewer 两个 bots 可以互换 Cons: 1. 全程没啥参与感 2. 不容易体现 UI 改动 3. 可能对提 issue 的人不太友好?
AI编程工具激战:Claude Code、Gemini Cli崛起· 1151 条信息
#开源项目
#Vibe Coding
#Copilot
#Claude
#自动化代码审查
分享
评论 0
0
个人主页
通知
我的投稿
我的关注
我的拉黑
我的评论
我的点赞